媒体生科

《桂林晚报》关注报道我院邓荫伟教授团队助力广西阳朔县金宝乡麻竹笋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1 作者: 浏览次数:10

7月29日,《桂林晚报》以《师大专家团队“保姆式”教学 助力金宝乡麻竹笋丰收 村民烹饪全笋宴 借晚报感谢“引路人”》为文章题目,关注报道我院邓荫伟教授团队助力金宝乡麻竹笋产业发展成果。自2022年以来,我院邓荫伟教授团队帮扶阳朔金宝乡发展麻竹产业,通过技术培训、线上指导、赠送物资等,推动金宝乡形成规模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丰收时节,村民们特意烹饪“全笋宴”,并借晚报致谢这位致富“引路人”。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师大专家团队“保姆式”教学 助力金宝乡麻竹笋丰收

村民烹饪全笋宴借晚报感谢“引路人”

眼下正是麻竹笋丰收的季节,阳朔县金宝乡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在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当地麻竹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鼓了腰包,还开发出一桌独具风味的全笋宴,村民们最近还特意邀请记者来品尝,并借晚报平台向帮扶专家表达感谢。  

邓教授团队“保姆式”教学  

助力麻竹笋丰收  

阳朔县金宝乡群山环绕,过去不少坡地因土壤贫瘠、肥力不足而长期撂荒,大片土地闲置。

2022年,金宝籍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荫伟不忍看到家乡土地荒废,他经过调研发现,家乡适合麻竹生长,这种竹子笋期长、产量高、管理成本低,是带动村民增收的理想作物。恰逢螺蛳粉风靡全国,他认为,作为螺蛳粉原料的麻竹笋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的梦想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麻竹好不好种?存活率高不高?为帮村民放下顾虑、接受新作物,邓荫伟多次走进金宝乡,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麻竹种植的优势和市场前景,还邀请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种植能手前往外地种植示范基地和广西师范大学试验田参观学习。他还带着村民们实地查看荒草地、废弃果园等闲置地块,手把手指导规划种植区域、测算种植密度。  

考虑到村民缺乏种植经验,邓荫伟在田间地头组织了20余次种植技术培训班:从如何挑选饱满健壮的竹种,到育苗阶段的温度控制、水分管理,再到栽种阶段的行距株距设定,以及后期施肥配比、病虫害早期识别与防治……每个环节他都耐心讲解、亲自示范,确保村民看得懂、学得会。  

为让技术指导“不断线”,邓荫伟还牵头建立麻竹农技交流群。团队成员每天为村民在线答疑,村民遇到问题,只需在群里发一张图片、一段语音或一条视频,很快就能得到专业解答。  

截至目前,邓荫伟还累计赠送当地村民超过4.75吨化肥和400株麻竹苗。  

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下,金宝乡的麻竹产业已形成规模。全乡130余户种植户共种植麻竹近1000亩,分布在大水田、新村、长乐、大桥等村。据专家预测,丰产期麻竹笋亩产可达3000-4000斤,每亩预计可增收约1500元。  

如今,金宝乡大桥村委上田墩村村民陈雪明在村里开了家酸笋厂,自家30亩麻竹林亩产鲜笋稳定在3000斤以上,鲜笋送进厂里加工成酸笋远销柳州,价格比鲜笋贵。“现在自家竹林的产量都不够加工,我开始收购周边农户的鲜笋,带着大家一起赚钱。”陈雪明笑得合不拢嘴。  

陈雪明还说:“一定要好好谢谢邓教授,是他把麻竹引进来,给我们指了条致富路。”  

村民烹饪全笋宴感谢“引路人”  

麻竹笋进入丰收季,村民都很高兴。日前,大家在金宝乡西东湾山舍康养度假基地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全笋宴。  

全笋宴的头道菜笋酿最是清爽。将清晨挖的麻竹笋裹入肉馅清蒸,笋片脆嫩弹牙,蘸上桂林特有的辣椒酱,一口下去,山野的清新瞬间在舌尖散开。  

笋扣紧随其后。五花肉与腌制好的竹笋层层相叠,入笼慢蒸后,五花肉的油脂慢慢渗进竹笋纤维里,让原本清爽的笋多了几分脂香。入口时,五花肉肥而不腻,竹笋鲜而不寡,浓郁的香气在嘴里久久不散。  

笋干排骨老鸭汤则是道养生靓品。晾晒后的笋干锁住了独特鲜味,与排骨、老鸭同炖,汤鲜味美,炎炎夏日里喝上一碗,消暑又滋补。  

酸笋炒泥鳅带着浓浓的乡土气。酸笋的酸劲把泥鳅的鲜完全激发出来,一口泥鳅一口酸笋,酸辣鲜香交织,让人越吃越想吃。  

腊肉炒竹笋更是堪称“山野馈赠”,新鲜笋片与农家腊肉同炒,腊肉的咸香油润裹着笋的脆嫩,笋的清香又解了腊肉的厚重,咸鲜交融,十分下饭。  

在这场全笋宴上,大家吃得格外香甜——席间,有人畅谈今年麻竹笋的收成,有人分享种植心得,有人热议菜品的改进方向,更有不少人频频感谢邓荫伟教授。欢声笑语中,全笋宴的菜肴更加香甜,也让众人对麻竹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以前荒地长草,现在地里长‘金’。”席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表达着对邓荫伟教授的感谢,“邓教授带我们种麻竹,更‘种’出了好日子,这份情,我们记在心里,今天想请你借晚报跟他说声谢谢!”  

金宝乡描绘麻竹产业发展蓝图  

如今,麻竹产业已在金宝乡扎下深根,金宝乡的村民与当地政府正描绘着一条从“竹林”到“餐桌”、从“种植”到“体验”的全链条发展图景。  

在产业链前端,金宝乡将持续加大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合作力度,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共同开展麻竹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改良,不断提升麻竹种植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金宝乡的竹笋加工厂则承担“转换器”的作用。到麻竹鲜笋丰收的季节,加工厂便以合理的价格从种植户手中大量收购鲜笋,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加工。通过深加工,麻竹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显著提升,为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  

金宝乡未来还将围绕麻竹笋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麻竹林的生态优势,开展林下养殖土鸡项目。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用麻竹笋和土鸡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还能亲自参与竹林游玩、认领麻竹、学做全笋宴等活动。  

西东湾山舍康养度假基地项目负责人赖猛兴表示,目前全笋宴还处于开发初期,未来将用心打磨这道宴席,不断丰富菜品种类、提升菜品品质,也让更多游客感受到麻竹笋的独特魅力,让全笋宴成为金宝乡的又一张特色名片。  

阳朔县金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屈文祥说:“过去我们有金桔产业成功的经验,现在的麻竹产业,可以借鉴金桔产业的成功模式,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到体验的完整链条,把全笋宴名声打响,让体验项目更丰富,让全笋宴成为展示金宝‘种得好、加工精、玩得欢’的窗口。” 

记者刘琪 实习生唐欣 

 报道链接:

 https://epaper.guilinlife.com/glwbh5/glwb/20250729/Articel03001NR.htm





联系方式
电话:0773-3556072
学院邮箱:SKY@gxnu.edu.cn
邮编:541006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镇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0773-3556072  联系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logo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