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柳州晚报以《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开展科普主题活动,探寻喀斯特“石山精灵”》为题,关注报道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科普主题活动,让大家关注白头叶猴的境况,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白头叶猴(周岐海摄)
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它们为什么喜欢吃生涩的果?”“它们为何舔食岩壁?”“它们为什么喜欢住在悬崖峭壁上?”3月31日,一场以“探寻喀斯特石山精灵——白头叶猴”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进行。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岐海结合个人野外工作经历,介绍栖息于喀斯特石山环境的白头叶猴、黑叶猴和熊猴等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的形体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这些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
白头叶猴是灵长目猴科的一种,又名白叶猴、花叶猴、白头乌猿等,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喜住悬崖峭壁上,是因为这里环境安全、舒适、干净。”讲座上,周岐海和大家分享研究保护白头叶猴的故事。
目前,全球白头叶猴野生种群数量共有1200余只,其中在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31群1128只,占全部数量的94%。周岐海说:“希望通过这场讲座,吸引大家关注白头叶猴的境况,同时接近和了解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现场,大家兴致高昂、积极互动,探索更多与白头叶猴有关的知识。
报道链接:
https://fzapp.lzxinwenwang.com/app/szb/lzwb/pad/content/202304/04/content_15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