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马姜明:关于加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1-11-19 作者: 浏览次数:95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姜明教授于2021年10月27日在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微信公众号发表《关于加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发展建议》一文。文章指出:


一、全面开展调查与监测,摸清资源生态环境家底


由于地质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差异,漓江流域的景观资源组成和生态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可划分为上游非喀斯特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喀斯特生态分区,应就漓江流域重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开展自然资源本底调查,摸清资源存量,并将资源质量信息与存量信息公开,增强民众共同保护资源的责任感。同时,动态评估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和演变规律,探明不断好转、保持不变、持续退化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明确漓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物产品供给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


二、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破解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瓶颈问题


遵循“因地制宜,一项一策”的原则,通过多学科交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破解漓江流域的景观资源保育与修复、石漠化治理、水资源调控、水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问题。通过外引内联、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借智发力等举措为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技术难题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明确各部门流域管理职责,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治理效率与治理能力。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为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长效机制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两山论”理论指引下,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创造生态产业新业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强化公众对绿水青山生态产品的价值认同,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漓江流域资源利用率。研发集成一批生态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创新一批适合漓江流域生态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建立一批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品牌,形成一套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中央调配转移支付,推动横向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跨省区生态补偿,构建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实行差异化补偿,对于一些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补偿金额不可与其他区域“一刀切”,健全“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担责”的责任体系,倒逼引导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提升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文/马姜明 审/秦乐)


联系方式
电话:0773-3556072
学院邮箱:SKY@gxnu.edu.cn
邮编:541006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镇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0773-3556072  联系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logo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