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全体师生传播植物多样驯化、杂交、转基因与人类的生活的知识,生命科学学院于2021年5月22日15:30-17:00在伯康楼112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广西师范大学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科普讲座之植物驯化、杂交、转基因与人类的生活》,主讲人为生命科学学院王任翔教授。
首先,王任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2021年5.18是第九个“国际植物日”,本次科普讲座主题为“热爱植物,健康生活”。随后,王任翔教授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普及植物多样驯化、杂交、转基因与人类生活的相关知识。第一部分为“人类食物来自哪里”。他阐述植物是天然的有机物制造工厂,接着以水稻、大米、大豆、黄瓜、西红柿等常见食物为例说明人类赖以生存的作物均由人类从野生植物驯化、培育而来,强调了邓小平讲话中提到的“将来农业问题的主要出路,最终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第二、三部分分别是第一次绿色革命——传统的杂交育种和第二次绿色革命——基因工程,王任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和李振声院士与小麦的故事。最后,王任翔教授不仅说明了各国对于转基因植物和食品的态度,还介绍了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他对大众的焦点问题“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围绕“没有绝对的安全”和“看转入什么基因”两方面。
通过此次科普讲座,全体师生学习到了有关植物驯化、杂交、转基因与人类生活的相关知识,提高了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建美丽家园。
(生命科学学院 文/陈泽秋摄/李虹瑜审/黄倩)
同学们认真听王任翔老师讲解
王仁翔老师正在讲解
全体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