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党团视野】生命科学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举行缅怀袁隆平院士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25 作者:黄倩 向珊珊 浏览次数:287

为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4日下午,创新创业学院基教办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与行政教工党支部、生物科学系本科生党支部、生物技术系与生态系本科生党支部在生命科学学院党员之家联合开展了“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用创新创业行动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主题党日活动。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四个师生党支部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师生党员集体观看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平事迹视频,并举行了集体悼念仪式。在主旨发言环节,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罗元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业精神的讲话谈起,延伸到袁老一生为国为民为天下的家国天下情怀。认为袁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勇于创新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敢闯敢干的伟大创业者,在他身上闪耀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精神。希望大家能从我做起、从专业做起、从为民办实事做起,用创新创业行动把袁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应有的创业精神发扬光大。青年党员教师、北京大学博士后杨盼宇讲述了90岁的袁老以视频方式给西南大学学子回信,勉励青年。她表示,“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关系密切,互为支撑,不能分割,是对我们的勉励,也是对我们的指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积极化其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生物科学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黄倩从“袁老身上的四点精神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意义”进行了交流,她勉励青年学子要将社会责任作为本分为此奋斗,注重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意识,要有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奉献一生的大格局大境界。保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21届毕业生党员金秋珠表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要敢于提出新的理论,开辟新的领域,探索新的路径,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技产业等方面做出贡献。考取中国农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江圣哲从新时代的青年担当出发,表示将坚定不移的继承袁老的奋斗精神和梦想,为祖国富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自由发言环节,师生踊跃互动,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生态学系与行政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可慧说道,“今天是袁老出殡的日子,我们一起通过这样的形式缅怀及时真切且富有意义,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党员教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范鹏来表示,“我们学习袁隆平,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的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这应该成为我们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参会的师生无不被袁隆平先生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精诚合作、善抓机遇的协作精神所感动。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孙涛总结发言,她用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展开分享,启发大家。她认为,袁老用他的一生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袁隆平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超级稻,更是一个农业科学家不断创新、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她指出,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光辉事迹和高贵品质,继续继承和发扬“种子精神”,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爱国梦想传承下去,一同支撑起中国的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接力奋斗。她强调,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师生要化悲痛为力量,将袁隆平院士的精神转化为工作、学习、科研、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集体悼念袁隆平院士



师生自由发言



党日活动现场


联系方式
电话:0773-3556072
学院邮箱:SKY@gxnu.edu.cn
邮编:541006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镇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0773-3556072  联系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
信访电话:0773-3560375 信访邮箱:skyjw@mailbox.gxnu.edu.cn
logo
Copyright © 2020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